|
|
上海澳克曼醫療器材有限公司 |
m.655dy.com TEL: 021-55129113、66055760 |
首頁 ∣ 公司簡介 ∣ 熱點新聞 ∣ 最新產品 ∣ 統一價格 ∣ 驗配常識 ∣ 聾兒教育 ∣ 精英團隊 ∣ 留言中心 ∣ 聯系我們 |
美國科學家根據最近研究發現,導致耳鳴的原因很可能是耳朵里的神經細胞在“閑聊”。這一最新發現發表在11月1日出版的《自然》雜志上,它為治愈耳鳴提供了理論依據。盡管科學家是以小鼠為實驗對象,但這并不會妨礙相關成果應用于人類身上,因為人類和小鼠的耳朵結構很相似。一旦哺乳動物的聽覺系統發育成熟,它就會開始工作:聲波進入耳道,被耳蝸里的毛細胞檢測到以后,就會耳蝸就會把聲波轉化成電脈沖,而電脈沖就會沿著聽覺神經進入大腦的聽覺區域。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神經生物學家德懷特-貝格斯和他的同事們在耳蝸尚未發育成熟的幼鼠身上發現了聽覺系統的工作機理,盡管聽覺系統還未發展成熟,但在幼鼠與聽覺有關的大腦區域上仍然存在神經活動,甚至在沒有聲音信號輸入的情況下,神經活動還是會出現。
在隨后展開的研究之中,科學家發現非感覺性毛細胞(即支撐細胞)是上述現象的關鍵點,它能夠解釋為什么在缺少必要聽覺器官,甚至沒有聲音輸入的情況下,幼鼠仍然能完成“聽”的動作。以前,科學家們一直認為,支撐細胞只是一個旁觀者,它沒有參與神經交流。但是,貝格斯卻在試驗中發現,幼鼠耳朵里的支撐細胞有很強的電活動。
貝格斯小組發現,支撐細胞會本能地釋放ATP(能量分子),觸發一個連鎖反應,生成的電脈沖會被輸送給大腦。而這一過程,根本不需要聲音信號的輸入。貝格斯說:“當耳朵還未發育完全,或受到損傷檢測不到聲音時,ATP就像是聲音的替代物。支撐細胞就像是在為聽覺系統做熱身運動,以便它在將來可以更好地傳遞信號給大腦。”
哺乳動物,包括人類在內,耳朵里都有支撐細胞。因此,在幼鼠身上的發現同樣適用于人類。在孩子出生以前,支撐細胞很可能在長時間內制造噪音。貝格斯推測,支撐細胞的行為,是在為聽覺系統投入使用而做好充足的準備。當幼鼠的聽覺系統發育完全之后,支撐細胞就會停止釋放ATP,不會干擾耳朵對正常聲音信號的檢測。
耳鳴是指人們在沒有任何外界刺激條件下所產生的異常聲音感覺。如感覺耳內有蟬鳴聲、嗡嗡聲、嘶嘶聲等單調或混雜的響聲,實際上周圍環境中并無相應的聲音,也就是說耳鳴只是一種主觀感覺。耳鳴可以短暫或持續性存在.嚴重的耳鳴可以擾得人一刻不得安寧,令人十分緊張。如果是短暫性忽來忽去的耳鳴,一般是生理現象,不必過分緊張,可聽之任之。如果是持續性耳鳴,尤其是伴有耳聾、眩暈、頭痛等其他癥狀,則要提高警惕,盡早就醫。
但耳鳴又是怎么發生的呢?貝格斯稱,如果聽覺系統出現故障,導致支撐細胞不規則的釋放ATP,耳朵里就會出現嗡嗡的聲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