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海澳克曼醫療器材有限公司 |
m.655dy.com TEL: 021-55129113、66055760 |
首頁 ∣ 公司簡介 ∣ 熱點新聞 ∣ 最新產品 ∣ 統一價格 ∣ 驗配常識 ∣ 聾兒教育 ∣ 精英團隊 ∣ 留言中心 ∣ 聯系我們 |
隨著聽覺口語法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家長都能夠參與到康復教學中來,但是伴隨著參與程度的提高,遇到的問題也越來越多。經常會有家長說“我家的孩子我管不了”、“我家的孩子不愿意表達”,當出現這些問題的時候我們的家長是否想過,孩子為什么管不了?他為什么不愿意表達呢?我和很多家長談過,了解了他們在家庭康復中出現的一些情況,下面就舉幾個例子:
情形一:寶寶早上說什么都不去康復中心,媽媽說了一遍又一遍“來不及了,要遲到了”,可是寶寶就是滿地跑,不穿衣服,不換鞋子。媽媽沒辦法了,說:“走,媽領你去姥姥家。”孩子高興地穿上了衣服,換上了鞋子,可是媽媽還是帶寶寶來到了康復中心。
情形二:媽媽在教寶寶學“吃飯”一詞,寶寶搶過了小碗,用小勺子在里面一通亂攪,然后扔到了一邊,又去拿小杯子,媽媽連忙說,那我們學習“喝水”,寶寶沒玩兩下,小杯子一扔,又去抓別的玩具,一晚上下來,屋子里面一片狼藉。
情形三:媽媽要教寶寶說話,寶寶說什么都不學,滿地亂跑,媽媽剛和寶寶坐下,姥姥就過來,寶寶立即跑到姥姥的身后,姥姥趕緊說:“別學了,到姥姥這來,我們去吃餅干。”
情形四:早上來到康復中心,中心的老師和小朋友打招呼:“xxx早上好!”孩子閉著小嘴巴,媽媽趕緊看著孩子說:“寶寶,你說,老師早上好!”老師又問:“你吃飯了么?”孩子不吱聲,媽媽又連忙一晃孩子的手,對著孩子說:“你說,我吃飯了。”
情形五:寶寶和媽媽一起畫畫,寶寶畫得亂亂的,媽媽說:“你怎么亂畫,這樣不行,來我教你畫,一個瓣,兩個瓣……五個瓣的這是花,這樣就是房子,這樣畫的是大樹,不許畫錯了,你的太難看了,要畫成這樣才漂亮。”寶寶拿起畫筆,模仿媽媽畫大樹、畫房子、畫花。
情形六:寶寶和媽媽一起學習語言,家長擺了好多圖片,一遍遍的教孩子:“大樹!大樹!這是大樹!”孩子的眼睛卻看著旁邊的杯子,媽媽啪的拍了一下桌子,“看這兒,我們今天學的是這個,這是大樹。”孩子哇的一聲哭了。
情形七:媽媽和寶寶學“飛機”一詞,寶寶發成了“杯機”,媽媽說:“你說的不對,再說一遍,怎么老錯,還是不對,你怎么這么笨,這么簡單的詞都說不好。”
以上幾種情況我總結了一下,可以歸結成簡單的幾個關鍵詞:
一、欺騙;二、遷就;三、溺愛;四、替代;五、限制;六、呆板;七、打擊。
有些家長會說:“那究竟應該怎么做?我們在家經常這么做呀!”其實,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往往集腋成裘,時間一長就出現了管教不了,以及不交往等問題。
那么我們的家長應該怎么做呢?
一、家長要做到言行一致,無論做什么事,都要說到做到。
今天騙孩子說去姥姥家,孩子來到康復中心了,家長的目的達到了,但是孩子心里會想:原來還可以這樣。那么,他以后就會出現欺騙的行為,騙他一次可以,以后再說去姥姥家,孩子還會信么?正確的做法是:跟孩子講明要求,達成協議。例如:今天你必須去康復中心,怎么哭都改變不了這個現實,如果你表現好,我們會在這個周末去姥姥家。
二、不能一味遷就。
家長不要把遷就孩子不合理的要求當作尊重孩子的意愿,家長應該正確引導孩子有序地完成任務,教導他學會堅持。如果沒有嚴格的教育措施及教育方法,只是一味地聽之任之,其后果會非常嚴重。要讓孩子知道什么事情應該做,什么事情不能做,對于孩子不合理的要求,即使孩子哭鬧也不能答應。
三、隔輩人不要溺愛孩子,做孩子的保護傘。
外國有句諺語:“愛孩子是連母雞都會的事。”愛孩子是人之天性,是做長輩的一種責任。這里的關鍵是對孩子怎么個愛法?是讓孩子吃苦經受鍛煉呢,還是嬌寵慣養?過分的保護扼制了孩子的獨立能力和自信心的發展,增強了孩子的依賴性,結果只能局限孩子的發展。在和長輩住在一起的情況下,家長要和長輩做好溝通,在孩子的教養方面達成一致,從而保證家庭教育的順利開展。
四、留給孩子足夠反應的空間。
交往是互動的,當孩子回答不上來問題的時候,家長可以作為參與者來提示和幫助,家長還可以自己和老師打招呼,說早上好。久而久之孩子就知道,原來當別人跟自己問好的時候也要和人家問好。家長切不可以替代孩子回答,使孩子失去了交往的機會,更不要把“你說”當成口頭禪,這樣“你說”出來的孩子只能是復讀機。
五、創造條件,鼓勵寶寶去探索。
孩子的想象力是無窮的,我們不要限制住他們,不要處處只想到他“不能做什么”,而要多想想他“能干什么”。當孩子亂畫的時候,我們可以引導他先說一下畫的是什么,為什么要畫成這樣。教孩子畫畫的時候,需要教的是線條怎么畫,只要讓他們知道花有很多種,房子有很多樣,就可以了。接下來,家長所要做的事情只有一件:創造條件,鼓勵孩子去探索。
六、教育孩子的方式要靈活變通。
同一件事情,我們常常能找到很多別的方式來變通處理,不一定非要一根筋地堅持到底。換一種方式,孩子一直對抗的行為可能就會被消除,甚至還可能非常癡迷地愛上這種方式。于是,父母和孩子之間,無需“戰爭”就可以和平過渡了。情形六中孩子去看杯子的時候,家長可以和孩子把杯子拿過來,一起玩“變變變”的游戲,用一張綠色的紙貼到杯子的上半部分,杯子就變成了大樹。
七、充分尊重孩子的人格。
“你怎么這么笨,這么簡單的詞都說不好!”家長氣極的時候,這樣的話容易脫口而出,而且口不擇言,有時故意說惡毒的話來解氣。也許孩子還沒有人格意識,但是他會為這樣的話感到屈辱,會覺得自己的心靈被刺傷了,從而抵觸表達、不愿意說話了,這樣的傷痕也許一留就是一輩子。正確的方法是:家長要考慮孩子發音不對的原因,及時給予糾正。把“飛機”說成“杯機”是把f音發成了b音,唇齒音變成了雙唇音,那么找對發音部位就能說出正確的音了。
總的來說,聾兒的家長是辛苦的,要付出更多的精力,要細心、虛心、精心、耐心。細心地觀察孩子,觀察孩子聽力是否有波動,觀察孩子的行為習慣、孩子的身體、孩子的喜好等等;虛心向專業人員學習,多問、多想,提高自己的水平;精心準備孩子的教學,想好教學對策,要知道孩子對什么東西最感興趣,用什么方法最好;耐心應對孩子在教學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持之以恒。總之,只要家長做出堅持不懈的努力,我們的孩子一定會成長得很健康很快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