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海澳克曼醫療器材有限公司 |
m.655dy.com TEL: 021-55129113、66055760 |
首頁 ∣ 公司簡介 ∣ 熱點新聞 ∣ 最新產品 ∣ 統一價格 ∣ 驗配常識 ∣ 聾兒教育 ∣ 精英團隊 ∣ 留言中心 ∣ 聯系我們 |
當前,在全球范圍內,影響日常交流的耳聾患者高達2.78億,占世界人口的4.6%。在我國,有聽力言語交流障礙的患者2780萬,占全國殘疾人總數的34%。
通過聲音感知有聲世界、進行社會交流,這對于聽力正常的人而言,是最普通的生理行為。然而,正是由于普通,所以常常容易被忽略。
在現代生活中,很多人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及行為,在不知不覺中給耳朵埋下了隱患。
隱患一:“噪聲”愈發美妙
以往人們對噪聲的定義是環境中所不需要的、使人厭煩的、雜亂無章的聲音。但在現代生活中,噪聲的概念已經完全被顛覆。耳麥、耳機等高科技產品的出現,為人們帶來美妙的音樂享受,m.655dy.com逼真的聽覺體驗,同時,也把這美妙的噪聲帶進我們的生活。由于耳機、耳麥等直接置于耳內,音量又常常超過100分貝,且聲音不能擴散,所以是當前聽力的一大“隱形殺手”。
正是因為這噪聲同時帶有美感,所以更不容易發覺,危害也就更大。很多人甚至兒童,長時間戴著耳機聽音樂、打游戲,殊不知,此舉與長時間暴露于噪聲中無異,都會對聽力造成損害。當這種噪聲達到一定強度并積累到一定時間,聽力會明顯減退。若還不引起重視,就有可能造成不可逆的損傷。
隱患二:基礎疾病愈發年輕化
隨著一些基礎病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發生率的提高、發病人群的擴大,臨床中普遍發現,突發性耳聾的發生率有上升趨勢和年輕化趨勢。
“突聾”是指突然發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通常在數分鐘或數小時,少數可以在72小時內聽力下降至最低點。m.655dy.com可以發生在單耳,也可能發生在雙耳,有的患者一覺醒來,突然發現自己進入了無聲的世界。
該病是一種可以致殘的疾病,治療效果的好環,關鍵在于治療時機,越早治療效果就越好。對于錯過最佳治療時機的患者,其聽力損失很難在短期內顯著提高,往往會進入疾病和治療的相持階段。尤其對于單耳首次發病的患者而言,即使治療效果暫時不滿意,m.655dy.com也不應該放棄治療。正確的做法是盡最大努力治療患側耳,同時保護對側的健康耳。部分“突聾”患者,尤其是一些聽力損失嚴重并伴有眩暈的患者往往預后差,即使及時接受了治療,仍可能無法挽救聽力。對于重度或者極重度聽力損失的“突聾”患者,通過佩戴助聽器或者接受人工耳蝸植入手術,可以重新回到有聲世界。
隱患三:生活節奏越來越快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易導致耳聾的梅尼埃病,突發性耳聾等疾病發生率不斷上升,其致聾、致殘的嚴重后果急需引起重視。同時,受到精神打擊、抑郁等,都有可能導致精神性耳聾。
此外,和耳聾比較密切的不適癥狀是耳鳴,民間也有“久鳴必聾”的說法。但是,這種觀點并不確切。
的確,有些疾病耳鳴與耳聾相關。比如突發性耳聾和梅尼埃病,患者可能會先出現耳鳴、耳悶,繼而出現耳聾或眩暈的表現,耳鳴是這些疾病的前期表現;m.655dy.com有些患者通過積極有效治療雖然耳聾得到康復,耳鳴卻不消失,成為后遺癥;對于使用潛在聽力損害藥物的患者,有時耳鳴是聽力損害的先兆表現。
但是,也有很多疾病耳鳴和耳聾不相關。耳鳴可能是焦慮、抑郁的軀體化癥狀,如產后抑郁癥,這類耳鳴患者具有人群特點,即具有耳鳴潛質的好發人群,他們平時特別仔細,做事講究完美,特別愛思考、鉆牛角尖、容易較勁、生氣,生活、工作、家庭環境處于緊張狀態、壓力大,還經常為自己設定短期或長期目標,認為自己有毅力,只要能堅持,什么都能實現,包括自己耳鳴的治療。加上受到“久鳴必聾”的錯誤說法的影響,會使他們更加焦慮、恐懼。有些患者的耳鳴本身不會引起耳聾,可是由于惱人的耳鳴常常使他們徹夜難眠,于是他們選擇戴上耳機通宵聽音樂。這樣長期的不當行為,反而可能損害聽力,導致耳聾。
那么,面對耳聾、耳鳴,我們能做些什么呢?
⒈和突發性耳聾一樣,耳鳴應該盡早干預。
⒉耳鳴耳聾的患者一定要排除顱腦疾病。
⒊千萬不要萌生“希望自己耳朵全聾后,耳鳴自然消失”的想法。如果通過某種破壞性手段使耳朵全聾后,有些耳鳴不但不會消失,可能還會出現腦鳴、顱鳴。
⒋只要耳朵沒全聾,只要有一線希望,一定要保護自己的聽力。因為,如今在有經驗的醫生那里,眩暈、早期耳聾患者的治療效果已經很好,耳聾和耳鳴往往不可分,只有盡可能的保存即使是殘余的聽力,就是保留了自己耳的功能,也給醫生和科學研究的突破留下足夠的時間。
⒌耳鳴患者的痛苦旁人一般很難理解,對他們的治療一定要有耐心和愛心。
(作者系北京協和醫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醫師)
延伸閱讀:早發現耳聾意義重大
在臨床中,經常有些患兒因發現較晚,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所以,需要家長提高警惕。
正常情況下,當聽到拍巴掌發出的聲音后,新生兒、嬰幼兒會轉頭尋找,聽到關門等大的聲響時,一般會有短暫、輕微的驚愕反應。
有的孩子到了該講話的年紀不會講話;有的僅會叫簡單的“爸爸”“媽媽”,或只能發出單音節字;有的孩子在和家人看電視時,經常突然自己跑去把聲音調得很大;有的孩子在聽別人講話時,總喜歡側耳聆聽或總是用一側耳朵接聽電話,若家長發現以上這些問題,就要注意排除孩子的聽力問題。
對于成人來講,一些耳聾疾病的“聽不見”并不明顯,有人只是表現出耳朵悶、耳鳴、眩暈,到醫院檢查后才發現聽力下降。這是由于人有雙側耳朵可以感覺聲音,一側聽力的損害,對日常工作、生活并沒有太大影響,有些粗心的人甚至在健康檢查時,才偶爾發現自己的一側耳朵已經聾了多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