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海澳克曼醫療器材有限公司 |
m.655dy.com TEL: 021-55129113、66055760 |
首頁 ∣ 公司簡介 ∣ 熱點新聞 ∣ 最新產品 ∣ 統一價格 ∣ 驗配常識 ∣ 聾兒教育 ∣ 精英團隊 ∣ 留言中心 ∣ 聯系我們 |
按病變的性質分為器質性耳聾和功能性耳聾兩類 前者指聽覺器官組織結構異常導致的耳聾,后者指聽覺功能下降導致的耳聾。
按病變的部位分為傳音性(傳導性)耳聾、感音性(神經性)耳聾、混合性耳聾三類 外耳、中耳異常導致的耳聾是傳音性的,從內耳到聽覺中樞發生異常導致的耳聾是感音性的,二者兼而有之,是混合性耳聾。
傳導性耳聾(又稱“傳音性耳聾”)。與傳送聲音振動有關的聽覺器官結構的異常而產生的一種聽力損失。特點是:(1)低頻率比高頻率的聽力損失大。(2)氣導聽力損失與骨導聽力損失之間的差距大。大多數人可通過手術或藥物治療恢復或部分地改善聽力,配戴助聽器很有幫助。
感音性耳聾(又稱"神經性耳聾")、“知覺性聽力損害”。由于先天性內耳發育不全或因藥物、疾病、外傷使內耳耳蝸的聲音感受能力缺乏而造成的耳聾。這類耳聾的醫治效果不佳,其聽力損失一般要比傳音性耳聾者嚴重,多在70分貝以上。可在骨導與氣導的聽力圖上清楚地顯示出此類耳聾。
按病變的時間分為先天性耳聾和后天性耳聾兩類 母親懷孕至分娩時由各種因素導致的胎兒耳聾是先天性的,胎兒出生后發生的耳聾是后天性的。從病變對兒童形成語言的影響看,也可以分成學語前(4歲前)耳聾和學語后耳聾兩類。
學語前聾:兒童出生時或出生后不久(4周歲前)出現的耳聾。由于聽不到他人說話,因而不能像聽力正常兒童那樣學習言語和語言。這類聾童的教育要求與語言形成后聾的兒童有很大不同,通常側重語言和交流方法的獲取。
學語后聾:言語和語言形成后,(通常4周歲以后)出現耳聾。這類聾童的教育應強調保持其原先可理解的語言和恰當的句型,充分利用已有的言語經驗,以利于此類兒童的心理發展。
|